首页
>新闻资讯>文化园地
习作园地:好老师的标准

我曾尝试过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阶段的教学,但都留下了或多或少的遗憾。如今,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,既充满着对职业生涯的期望,又抱着些许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焦虑。记得有一位学生曾在作文中写道:“人人皆师,人人非师……难道仅凭一张教师资格证,就可以称之为老师?”这个问题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。我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吗?怎样才算一名好老师?。


学生时代,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说:“一个老师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思考,那么他只会培养流水线上的产品,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。”当时,我虽然认同这句话,但却未能真切的体会到,对一名老师而言,能“引人思考”是多么重要的能力。

后来,我在一所高中学校实习,讲授政治课程,课堂上,学生问我如何选科,当时正值高中文理分科前夕,对于他们很多人而言这可能是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决策。几番交流之后就发现,“理科派”其实早已力压“文科派”,原因是他们当中大部分人认为,文科学起来乏味枯燥,学成后又没有什么价值,所以理科才是最好的选择。我想改变他们对于学科的误解,但一时之间没有好的突破口,沉默半响,抬头朝着窗户瞥了一眼,看到了操场上那一排郁郁葱葱的树。想起我的导师曾举例说:“木匠看到树想到它的经济价值,画家看到树想到它的艺术价值,生物学家看到树想到它的种属关系”。于是我让学生望向窗外的树,问他们看到树能想到什么。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,有人说想到光合作用,有人说想到一片森林,有人说想到一幅画……

我对学生说:“世界处于一个遮蔽的状态,不同的学科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蔽,通俗而言,就是从不同的方面揭开世界的神秘面纱。我们对树的看法各有不同,也就是从不同视角揭开树的面纱。我们选择什么科目,就是选择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去解蔽,你们倾向生物学角度就选生物,喜欢历史学角度就选历史,学科没有好坏,只是解蔽的方式不同”。说完,我突然意识到这一刻不仅是我在引导学生,更是导师曾经的话在引导我。在重要时刻,启迪人心的一席话帮上了大忙。

那堂课,学生听得十分认真,在他们若有所思的点头中,我发现灌输一百遍不及学生自己思考明白一遍。选科之后,学生和我聊天说道:“老师,我认为很多东西只要去思考,其实是很有趣的,而且不需要刻意背记,就能记得大概。尤其打破了固定思维之后,发现学科是共通的,文科和理科可以相互借鉴。”我笑着回答说:“是的,只有认真思考过后,才能‘闻一知十’,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”。这句话,既是说给学生听,也是说给自己听。

求学路上,我遇到过很多老师,他们或满腹诗书,或风趣幽默,或言笑不苟,或和蔼近人,然而,毕业之后印象大都不再深刻。能让我牢牢记在心底的,也只有那些帮我打开一扇又一扇思考之窗的老师。好老师有很多的标准,我想能启发学生思考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。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